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

哈体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导航

overview

研究生培养

News Content

【培养方案】运动康复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时间:2021-10-14
作者:ydrtkxxy

(一)学科简介

   运动康复专业自2014年开始招收运动康复专业本科生,同年运动康复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自成立伊始,为国家、省级冰雪运动提供科技服务,同时为我省群众体育的开展提供了系统科学指导。

   学科师资力量:现有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学科基础条件较好,具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室、运动康复专业实验室、运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运动能力开发与评定实验室和运动康复医疗中心。为运动康复专业研究生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设有多个教学实践基地,能充分满足学生专业实践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远大理想、高尚品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运动科学和现代康复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开拓和创新能力,能在运动康复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服务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道德与行为自律意识,有顽强拼搏的实干精神及严肃的科学态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具有强健的体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掌握运动康复基本理论、诊疗、运动伤害防护技术和体能康复的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所需的实验技能和方法,能够独立从事本专业相关的科研、教学、服务及管理等工作。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外文论文摘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文字及数据处理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1.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

   2.慢性病与老年病的运动康复

   3.运动康复评定技术及运动处方

(四)学习年限

   标准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因各种原因保留学籍、休学等均不计入在校学习年限。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综合素养选修课、专业素养选修课与实践环节。硕士研究生可根据自己特长及研究课题要求,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必要的课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一般16学时为1学分,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修习总学分不得低于32学分。具体学分要求为公共学位课7学分;一级学科平台课程4学分;二级学科平台课程4学分;综合素养选修课程8学分;专业素养选修课程5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

(六)课程教学安排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适用学科

公共学位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考试

所有学科

 

基础外语(英语)

32

2

1

考试

所有学科

 

专业外语(英语)

32

2

2

考试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16

1

1

考查

 

 

学分小计

 

7

 

专业学位课程

 

 

 

 

 

一级学科平台课程

体育学原理

32

2

1

考试

所有学科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32

2

2

考试

 

 

学分小计

 

4

 

二级学科专业领域课程

运动生理学高级课程

32

2

1

考试

 

二级学科专业领域课程

骨骼肌肉功能解剖学

32

2

1

考试

 

 

学分小计

 

4

 

非学位课程

 

综合素养选修课程(根据学校课程清单选课,每位学生至少修读8学分。本科为非体育类专业学生至少选2学分运动项目类课程。)

 

运动训练学高级课程。

32

2

1

考试

 

学校体育学高级课程

32

2

1

考试

 

体育社会学高级课程

32

2

1

考试

 

体育管理学高级课程

32

2

1

考试

 

运动心理学高级课程

32

2

1

考试

 

民族传统体育学高级课程

32

2

1

考试

 

论文写作指导

16

1

2/2

考查

 

体能训练原理与方法

32

2

1

考查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技术

16

1

1

考试

 

分子生物学(含实验)

16

1

1

考查

 

运动营养学高级教程

16

1

1

考试

 

医学统计学

32

2

1

考试

 

术科课程(网球、羽毛球、游泳、篮球、速滑)

32

2

2

考查

 

高山滑雪理论与实践(非体育类考生必选课)

32

2

1

考试

 

专业素养选修课程(根据学校课程清单选课,每位学生至少修读5学分)

康复评定学

32

2

2

考查

运动康复

运动疗法技术学

32

2

2

考查

运动康复

医疗体操

32

2

2

考查

运动康复

运动贴扎术

16

1

2

考查

运动康复

运动处方设计与应用

16

1

2

考查

运动康复

老年病运动康复

32

2

2

考查

运动康复

 

 

学分小计

 

13

 

 

 

 

实践环节

学术交流与成果

 

2

 

 

实践环节学分认定按学校相关要求执行。

 

社会服务与创新创业

 

2

 

 

 

 

学分小计

 

4

 

 

 

 

学分合计

32

 

(七)培养方式

   1. 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以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培养硕士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2. 培养工作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除了传统的单一课堂授课模式,还可采用较为灵活的专题讨论、专题报告、专家讲座、考察与实践等模式,扩大学生学术视野,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3. 第一学期完成师生互选,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导师的主导作用。导师应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定期组织研究生召开组会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养办与导师共同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开展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按时组织研究生进行专业外语的学习和开题报告,组织安排教学实践,组织研究生定期参加有关学术活动,鼓励并尽力帮助研究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导师应指导研究生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4. 研究生在选定导师的一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制订个人培养计划,经二级学院报研究生院批准并备案。

   5. 在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学习成绩、实验或实践能力、科研成果(加分项)做出综合评价。

(八)培养环节

   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依据培养方案,导师与研究生共同研究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研究方向、课程选学、学术与实践活动、科研训练等,使硕士生掌握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计划经导师批准后,报送研究生院审核备案。

   2. 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初步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后,完成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和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工作计划报送研究生院审核备案。

   3. 社会实践活动

研究生实践实习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三种类型,具体实践落实由导师负责并进行考核,研究生院备案相关佐证材料。

   研究生教学实践主要采用跟教和助教形式进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导师应就教学文件的撰写、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目标的实现等内容向研究生进行讲解。研究生教学实践要达到跟教4周、助教8周,每周教学时数不少于4学时的最低限额。

   研究生科研实践主要围绕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进行,包括文献资料查阅、社会调研、试(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具体由导师按照相关管理规定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学科前沿进行实施,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撰写周期不低于12个月。

   社会实践不少于3个月,主要围绕研究生就业需求进行,导师应提供相应就业实践平台,做好研究生就业前的指导,帮助研究生分析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注重研究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与价值观引导。

   4.发表学术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学生第二)、哈尔滨体育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各省级以上(含省级)且被中国知网收录的公开出版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篇,或二级学会以上的专业类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会议录用1篇与其毕业(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获得与上述级别相符的科研成果奖励。

   5.论文预答辩和学位论文不端行为检测

学位论文预答辩和学位论文不端行为检测。在提交学位申请材料前,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和学位论文不端行为检测,通过学位论文预审和学位论文不端行为检测的学位申请者,符合申请学位条件,才能进行学位论文正式答辩。

   6.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具体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九)考核与毕业资格(本部分由研究生院负责制定,各相关二级学院无需撰写。)

(十)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

   一、学位论文:

   1. 论文的开题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论文开题,进行正式开题报告,确定论文工作计划,开题工作由二级培养单位负责。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用于学位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能少于一年。

  (1)开题前,研究生必须完成不少于6000字的文献综述。

  (2)开题时间为第三学期结束前一个月,开题后的一个月内,提交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给研究生院备案。

   2. 论文的中期检查

   在第五学期末进行论文工作中期检查,以便发现和解决论文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研究生在正式申请提交学位论文前一个月,应由研究生院负责组织讨论论文初稿及预答辩,以及时发现和改正问题,提高论文质量。

   3. 论文的撰写格式及字数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前置部分(含封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中英文摘要、目录);基本部分(含前言、文献综述、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建议);结尾部分(致谢、参考文献及附录材料等)组成。(具体要求依据《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暂行规定》)

   二、论文答辩:

   1. 论文评审

论文评审严格按照《哈尔滨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学生双盲评审实施办法》执行。

   2. 论文答辩资格审核

   修满规定学分,且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学生第二)、哈尔滨体育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各省级以上(含省级)且被中国知网收录的公开出版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篇,或二级学会以上的专业类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会议录用1篇与其毕业(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获得与上述级别相符的科研成果奖励,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 论文答辩管理

   研究生向研究生院正式提出学位申请和论文答辩,由研究生二级培养单位组织论文答辩工作。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5月份。

  学位论文答辩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哈尔滨体育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

(十一)学位授予

   学校培养的硕士研究生,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学位课程成绩良好;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学生第二)、哈尔滨体育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各省级以上(含省级)且被中国知网收录的公开出版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篇,或二级学会以上的专业类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会议录用1篇与其毕业(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获得与上述级别相符的科研成果奖励;完成毕业论文撰写,满足毕业要求,达到下述要求者,授予硕士学位: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毕业论文具有创新性且答辩合格。

   2.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统筹学位授予信息管理工作,汇总、统计我校各二级学位评定委员会提交的学位授予名单,并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研究生申请学位须提供以下材料:  

   (1)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

   (2)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单

   (3)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4)论文答辩记录表

   (5)研究生学位论文终稿查重报告

   二级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按照《哈尔滨体育学院学位授予标准》召开会议,对建议授予学位的研究生,就其思想道德、课程成绩和论文答辩情况进行审核,做出相应决议。二级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拟定的学位授予决定应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将学位授予决定附带授予学位的研究生名单及相关说明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学位授予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最终决定为准。

   3. 研究生在硕士学位攻读期间,如因严重违反学术道德等诚信问题,一经查实,取消已授予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