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教育部对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教育的共同趋势。
在此大氛围下,运动人体科学学院为优化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兴趣特长,以社团和第二课堂的形式,打造缤纷多样的活动内容,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同时,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和发展,具有广泛生动的教育效能。实践证明,经过社团、第二课堂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面得到拓宽,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我院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我院李丽院长亲自挂帅,动员教师和学生开展此项工作。协调多方力量,调动一切资源,分别于本年度10月、11月两次发放调查问卷。第一次以哈尔滨市道外区、巴彦县、萝北县部分学校为主要调研对象,回收问卷55028份,问卷有效率为95.6%;第二次以鸡西市部分学校为主要调研对象,回收问卷80723份(问卷尚在处理中),共计回收问卷135751份。学生全程参与问卷的形成、发放、回收和处理,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次很好的培养。
二、活动内容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缤纷丰富的课外活动,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学生组织能力、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三、培养学生中的骨干力量是顺利开展活动的有效保障。大量的活动要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验,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等密切结合起来;可以不受大纲、教材、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过程中,辅导教师只起参谋或顾问作用,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发展的理想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