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体育学院简介

时间:2020-10-05
作者:admin

哈尔滨体育学院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北方名城哈尔滨市,历经近60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了冰雪特色鲜明,学科布局合理,专业协调发展,教学、科研、竞赛、训练成绩显著的普通高等体育学府,是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的院校。学校隶属于黑龙江省教育厅。

目前,学校由哈市主校区和帽儿山第二教学区组成,总占地面积278.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65万平方米,各类在校生6000余人,生均占地面积468平方米。学校有教职工527人,其中正高专业技术职称42人,副高专业技术职称83人,15人具有博士学位,75人具有硕士学位。学院设有9个院、系、部,分别是冬季奥林匹克学院、体育系、运动系、运动科学与健康系、休闲与社会体育系、武术系、体育艺术系、体育人文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开设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冰雪方向)、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英语(体育英语)、新闻学、舞蹈表演、休闲体育、运动康复等11个本科专业和冰雪、残疾人体育2个专业方向;是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设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4个科学学位和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等4个专业学位;并与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是全国唯一一个冬季运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际冰球联合会哈尔滨教育发展中心作为世界仅有的2所国际冰球联合会培训机构之一设在我校,旨在全面推广和发展冰球运动和培养冰球人才。

近60年来,学院一直坚持冰雪办学特色,不断加强冰雪人才的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主校区建有标准的室内塑胶跑道田径馆、球类馆、体操馆、网球场、羽毛球馆、足球场、高尔夫练习场等室内外体育场馆30余个。现代化的综合训练馆和大学生滑冰馆等设施在全国体育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作为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冰上项目赛场之一的大学生滑冰馆,设有滑冰、冰球、冰壶等冰上项目场地,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和完备的配套设施,得到了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1999年至今,学院投入近亿元资金,在距哈尔滨市80公里处的帽儿山镇建立了占地面积260万平方米的第二教学区,该教学区包括高山滑雪场和滑雪教学训练基地两部分。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建设,高山滑雪场已是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设施先进、管理现代化的雪上项目教学、科研、训练、竞赛中心,是国家单板滑雪U型场地滑雪项目训练基地、中国大学生雪上运动项目训练基地和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雪上项目主赛场之一。该雪场在保证完成学院正常的教学、训练任务外,多次承办国内外各级赛事及各类会议,特别是圆满地完成了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雪上赛事任务。同时,该雪场面向社会开放,充分满足广大滑雪爱好者的需求,为黑龙江省发展冰雪旅游业和推进冬季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技术保障。

学院在冰雪教学、科研、训练方面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和尝试,在首创“冰陆双周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又拓展了“雪陆双周期的教学模式”,成功地解决了非冰雪期进行专业教学与训练条件受限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运动成绩明显提高,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教学中,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冰雪项目运动员,半个世纪以来,先后为国家培养出了罗致焕、王金玉、刘凤荣、申雪、赵宏博、王曼丽、王、于凤桐、张丹、张昊、周妍、岳清爽、柳荫、王冰玉以及刘佳宇、张义威等顶尖级运动竞技人才,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冰雪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学院“十二五”关键发展阶段,在院领导班子强有力的带领下,学院将继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育人为根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升,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水平、训练竞赛、对外交流、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等方面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在学院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哈体人将坚持“崇德尚勇 、求知躬行”的办学精神,抢抓新机遇、实现新突破、立足新起点、迈向新高度,同心同德,奋发图强,为建设冰雪特色鲜明、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高等体育强校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