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百年党史故事
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营养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重温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体育艺术学院学院学生党支部党员通过讲述党史故事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一起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感悟党史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http://m.iqiyi.com/v_1ukjzt74ljk.html?isrd=1&social_platform=link&p1=2_22_221&_frd=aG8vPiuoKyxK4v9auEs9k42fgQNGHvPYADnjffgPAHH0q%2FoLrbsnL1QigwYkH%2FpKIVkrbCXkbwsbvtqEoGy3V2yxeOayGHmMmnyS3oziqGU%3D
“双面”小书包:一面刚烈,一面柔情
烽火年代,刘清扬积极投身爱国救亡运动,因组织力强,深为敌人忌惮。1936年2月,她在清华大学的家中被捕,自此开始近三个月的狱中生活。爱国女杰在狱中展现的大无畏精神可歌可泣。
刘清扬,1894年出生于天津,周恩来同志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她是学生爱国团体“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会长、青年进步团体“觉悟社”首批成员、全国第一份主要由妇女主办的日报《妇女日报》总经理。在反帝爱国斗争中,刘清扬始终站在前列。
聆听历史回音,凝视小书包上的鲜红绣字,呈现在眼前的,是铁血柔情、舐犊情深。
此去一归期,生死两茫茫。离开年幼的孩子,狱中的母亲必定牵肠挂肚。刘清扬的小女儿刘方清曾深情回忆慈母:20世纪30年代初,“母亲已经生了我和姐姐,两个女儿”,在狱中,“她还为我们姊妹俩做了两个书包,在书包的两面,分别绣上了‘丽儿’‘玳儿’、‘狱中的母亲作’,一针一线浸透了母亲对女儿的思念之情……”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巾帼英雄视死如归、义正词严,“爱国之心人皆有之,我受良心的指使,誓死不当亡国奴”“如果我为国而死,也是我的光荣”。她鼓励难友临危不惧、威武不屈,和敌人斗争到底……
1936年5月,经多方营救,刘清扬走出监狱回到“丽儿”“玳儿”身边,然而也只是匆匆安顿一下,便又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中。
岁月变迁,精神永恒。时光穿越80余载,小书包旧了,斑痕点点,但蕴藏爱国精神的鲜红绣字如同永不凋谢的红花,常开常艳,吐露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