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院举行2023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
4月26日下午13时,体育人文社会学院2023级研究生毕业答辩正式开始,此次答辩共分为五组,在五个会议室同时进行,共73名研究生参加答辩,答辩过程严格遵守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要求进行。最后,73名研究生顺利通过毕业答辩。
答辩会第一组集体合影
答辩会上,学生们从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对自己的毕业论文进行陈述,将自身所学与实际相结合,运用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归类比较等多种方式深刻剖析研究问题,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调查数据提出了创新性研究对策。评委老师针对答辩研究生的论文框架、研究结果、学术写作规范等方面进行提问。答辩研究生逐一回答了评委老师的提问,并针对论文的修改方向与评委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整个答辩过程公开透明,严谨公正,流程规范。
答辩会第二组集体合影
在创新角度上,评委老师对答辩研究生提出了高度赞扬,并表示答辩研究生的论述角度符合我省当今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同样也对答辩论文提出了具体指导建议。
答辩会第三组集体合影
在内容结构上,王飞教授对学生论文的总体结构脉络进行了中肯的点评,强调了论文总体结构脉络以及论文扣题的重要性;胡萍教授和于姝副教授指出了答辩研究生论文的表格设计问题,对论文的结构格式提出了修改意见,指出论文结构应更加严谨;荆立新教授则着重强调“要素是选取,因素是分析”的问题,强调要合理把握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赵果巍副教授对论文内容优化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指出内容与实际要相互佐证。姚小林教授对答辩研究生文章内容质量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指出“要注重谈现状,将问题突显出来,抓住主要内容,注重理论的灵活运用,注意论文的模式和主题的相关性,整体上要注重逻辑表达,要进行高度归纳”。
答辩会第四组集体合影
在语言逻辑上,吕婵教授对答辩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标题、内容、逻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深刻的点评,指出标题与论文内容的相互关系,论文内容要着重围绕核心进行阐述,避免重点不突出,形神不一致的问题;王学如教授指出,“研究问题的背景、现状和分析,要融入现代社会学和传播学的内容。特别是在分析过程当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把有关理论作为我们分析的依据之一” 。
答辩会第五组集体合影
在细节把握上,宋宇虹副教授对论文中的重要细节部分进行了深入的提问,并从具体实施方面对答辩研究生进行了指导,强调实施方案要符合理论的要求,苗春竹副教授对论文的本地化体现和问卷调查的严谨程度进行了指导,强调内容本地化的重要性以及严谨的学术态度对问卷调查的影响,并用严谨的逻辑术语清晰准确的指出了答辩研究生的问题和不足。
此次答辩会于下午18时圆满结束,评委老师对答辩研究生整体的论文水平表示肯定并鼓励他们继续优化;答辩研究生也对自己论文中存在的不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表示将充分结合评委老师的意见认真修改,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再提升。
文字:刘胜男 廖一伊 王正轩 王馨菲 唐秋莉 李亦纯 刘雪奕
排版:张高阳 焦佳怡
编辑:张高阳 焦佳怡
审核:张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