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活动主题是“凝聚社会力量 合力共抗艾滋”,旨在强调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凝心聚力,目标一致,共同抗击艾滋病,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缩写为AIDS)。艾滋病毒又称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病毒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干扰破坏免疫细胞,使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一般来说艾滋病患者会表现得非常脆弱,一些在常人身上不会致病的细菌、病毒都会乘虚而入,在常人身上表现很轻的病症,在他们身上都会成为严重的、难以治愈的疾病。

艾滋病临床分期
急性期
部分感染者会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以发热最为常见,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以及神经系统症状。通常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在急性期,血液首先检测出HIV病毒核酸和P24抗原,随后出现HIV抗体,并出现CD4+T淋巴细胞的一过性减少。可以引起CD4/CD8比例倒置。
无症状期
可以从急性期进入此期,也可以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持续时间平均8年左右,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人体免疫状况、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在无症状期由于HIV病毒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损伤免疫系统,导致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同时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期
为感染艾滋病毒后的终末阶段,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大多低于200/mm³),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出现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艾滋病传播途径
经性接触: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经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文身等。
经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以下途径不传播:一起吃饭、共用电话、打喷嚏、握手、游泳、蚊虫叮咬、拥抱、共用文具。

艾滋病预防措施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高危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艾滋病自救的黄金72小时
感染了HIV病毒,第一件事就是在24小时内(最好在2小时内,最晚72小时,越早越好)服用艾滋病阻断药物。感染者需要到医院就诊,开处方,阻断药物由三种药物组成,需服用28天,期间要进行检测,防止药物副作用,还要做好定期检测随访,确认自己是否感染。如果少量病毒进入,抗病毒药物可以将其清除掉。24小时内服用,阻断效果达80%以上。


让我们携起手来"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正确对待艾滋病,预防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用我们的爱心,我们的真诚,使和谐社会的阳光变得更加温暖、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