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首页 机构概况 工作动态 办事指南 资料下载

关于举办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的通知

时间:2023-03-14
作者:

各学院团委: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决定共同主办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为做好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组织参赛工作,完善竞赛项目的选拔机制,现决定举办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内赛。

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举办单位

共青团哈尔滨体育学院委员会

二大赛时间

2023年3月——5月

三参赛对象

2023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每件作品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

四作品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23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者集体作品,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五赛道分类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附件4)。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六赛事安排

本次大赛设立校级初赛、校级决赛。评审标准统一参照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试行)(附件1)。

校级初赛:由学校评委对项目策划书、PPT等材料进行评审,择优进入决赛。

校级决赛:采取线上路演答辩的方式进行,由专家评审逐一对参赛项目评审打分,取全体评委平均分作为项目最终成绩。根据最终成绩评定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根据最终成绩择优推荐至省赛、国赛。

七作品内容要求

(一)对于经授权的发明创造、专利或专有技术,申报时需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专利或专有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项目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复印件。

(二)对于申报已创业类项目的,申报时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含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者情况、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开户许可证、财务报表等)。

八工作要求

1.深入发动,精心组织。各学院要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对师生进行广泛动员,使更多的师生参与到竞赛中来。

2.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各学院要积极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尤其要注重做好竞赛的前期宣传工作,为竞赛组织发动和有序开展打好基础。将校赛组织放到重要位置,特别是通过有效手段吸引和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为更多学生提供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

3.公平公正,严格执行。各学院应按照通知要求,对参赛项目和参赛人员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提交的参赛材料真实完整、合法有效,无虚假和侵犯第三方权益的内容,坚决杜绝以学校科研项目冒充学生作品的现象。

九材料报送

本次校赛以各学院团委为单位统一上报材料,各团总支(辅导员)须至少上报3个参赛作品,并于2023年3月26日前将汇总材料发送至邮箱 2889935482@qq.com ,压缩包命名为“xx学院”,文件中包含一份学院项目汇总表(附件2)及每个参赛项目申报书,赛事所有材料只需提交电子版。其中所有项目均需参加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网报环节。

联系人

许雪冬13895778806
杨星月13045397375

共青团哈尔滨体育学院委员会

2023年3月13日

  • 附件【附件.docx】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