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马克思主义学院近期工作的总体部署,为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3月25日下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以课程建设为主题,召开线上教学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隋芳莉主持。
隋芳莉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最新成果,此次改革和课程建设以大学生“纲要课”获得感提升为着力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大学生“纲要课”获得感提升的方法和载体有:①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学生,因材施教,探索“纲要”课与其专业相结合的具体路径。②混合式教学:将“纲要”课传统课堂学习方式和网络学习、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教学方法的互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③体验式教学:充分挖掘和利用黑龙江省及学生所在省份的红色资源,走进红色地标、走近英模人物,组织进行“追寻红色印迹,体会红色岁月”的活动。④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观看近现代历史经典影视作品和记录片、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遗迹、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和青年志愿者等活动,支持学生拍摄近现代史题材的微电影、情景剧、朗诵毛泽东诗词等,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实现“纲要”课的知识、能力和价值目标。⑤学情分析法:充分利用课堂派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开展课程开设前、课程开设过程中、课程开设之后的调查问卷,科学设计调查内容,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思想动态、现实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纲要课的教师们围绕此项教学改革推进中可能出现的调查问卷设计问题、技术分析问题、课堂管理问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纷纷表示,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会不断改进和完善此项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的获得感,打造高质量、高水平、具有吸引力的纲要课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