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造就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以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宣言》要求为统领,以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文科人才为己任,分类推进文科教育改革创新,形成具有龙江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贡献龙江力量。
一、强化顶层设计,筑牢新文科建设之基
文科教育的振兴关乎高等教育的振兴,黑龙江省将新文科建设列入“十四五”教育规划的重点工程,纳入高等教育年度重点工作,从两个维度加以推进。
(一)坚持分类推进
黑龙江省现有39所本科高校,其中以文科见长的高校有14所,其他25所高校均设有文科相关专业。全省高校共设有文科八大学科本科专业点819个,占专业总数的45.8%;其中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9个。结合地域特点、高校布局和专业特色,黑龙江省将商科教育、师范教育、外语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改革创新和法治人才培养作为省域重点加以推进,印发了《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商科教育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黑龙江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黑龙江省教育赋能创意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黑龙江省高校冰雪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了《黑龙江省本科高校外语教育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和《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法治人才培养实施意见》,具体指导不同类别的文科教育创新发展。
(二)强化保障指导
2021年黑龙江省投入新文科和课程思政建设经费1180万元,支持开展示范高校、研究中心和实践项目建设。遴选认定首批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13项,获批国家级新文科项目26项;认定首批省级外语教育改革创新项目45项。成立了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筹建商科类、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打造“三省一区”商科教育联盟,发挥文科教育合力。
二、强化价值引领,筑牢新文科育人之魂
黑龙江省牢牢把握文科教育的价值导向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扎实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不断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一)强化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印发《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工作方案》,组织召开全省工作推进会,联合省委党校成立“黑龙江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在6所高校设立分学科中心,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学科专业、不同课程教材全覆盖。印发《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外语专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教学工作实施方案》,推动高校全面开设“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组织1475位外语教师参加专题培训,选树首批省级“三进”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点36个。
(二)扎实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
在统筹谋划上,先后印发《黑龙江省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两次召开全省研讨推进会议,开展高校建设成果巡展,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在指导培训上,组建全省课程思政专家委员会、高校教育联盟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多场专题培训,共培训高校教师4万余人次;举办两届全省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吸引1000余位教师参赛,推动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改、赛训融合。在示范引领上,先后选树三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共认定298个省级本科示范项目,获评12个国家级本科示范项目,选树首批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25个。在考核评价上,制定了《黑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评指标体系》,设定8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19项具体考察内容,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黑龙江省探索“五有”模式 积极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总结被教育部官网选用刊载。
三、强化专业优化,筑牢新文科建设之本
紧扣国家软实力建设和文化繁荣发展新需求,聚焦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的新要求,不断优化全省文科专业结构,引领带动文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升。
(一)厘清专业定位
开展人才培养战略定位和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双论证”工作,对所有高校和专业点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对学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及专业体系、专业集群、优势特色等方面实施了系统论证,促进各文科高校和文科专业进一步明确了基于新文科建设的人才培养服务领域定位、人才培养类型与规格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和专业发展规划,为文科专业转型发展和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奠定了基础。
(二)调整专业布局
结合区域发展需要和行业企业需求,通过关、停、并、转、缓、增的动态调整措施,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2018年以来,新增了健康服务与管理、教育康复学、冰雪运动、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等55个地方急需及空白文科相关专业点,撤销了10所高校16个文科相关专业;对传统专业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文科一流专业,目前已有267个文科相关专业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三)推进交叉融合
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新文科中的应用,推动文科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创新,有12所高校增设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数字经济、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媒体艺术等新兴交叉专业,积极探索“微专业”建设。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践“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辅修学位建设,设立“英语语言与智能科学”新专业,培养具备英语语言和人工智能知识的文工交叉融合型跨学科外语人才。哈尔滨工程大学打通文工、文文学院间管理壁垒,打造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化社会治理两个新文科专业及方向,构建了新文科大类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和文工融合的专业核心课程群。
(四)打造专业集群
开展省级特色应用型本科专业集群建设,立项及培育建设的首批10个专业集群中,文科专业集群有4个(对俄跨境新商业专业集群、冰雪体育专业集群、融媒体专业集群、音乐专业集群),推动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与区域需求结合更加紧密,有效提升了专业综合实力。
四、强化模式创新,筑牢新文科建设之要
黑龙江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和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文科人才。
(一)深化产教融合
主动服务国家和黑龙江省重大战略部署,通过打造现代产业学院、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构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产教命运共同体”,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用人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如哈尔滨师范大学着眼于龙江创意设计产业“换道超车”,建设了省级创意设计现代产业学院,按照“融合、创新、全人、赋能”的建设理念,打造了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创新型协同育人平台。哈尔滨商业大学建设了“数智会计”微专业、“智能会计”方向班和“数字经济”专业,牵头成立了哈尔滨新区“数字经济共同体”,联合14所高校和49家企业,吸纳近2000名大学生开展订制式培养。绥化学院深化与绥化市文化和旅游局、体育局以及剪纸、黑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与企业合作,成立艺体文化产业学院,坚定学生文化自信。
(二)凸显对俄特色
黑龙江省高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龙江丝路带”建设,依托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对俄教育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黑龙江大学与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共建中俄学院,在全国首创“专业+俄语”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中俄联合培养,学院50%—70%的专业课程引进俄方师资、教材和课程体系。哈尔滨音乐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建立密切合作关系,聘请16名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优秀教师任教,建成管弦系、作曲系全专业俄罗斯外教专业教学模式,促进中俄文化交流,推动了黑龙江省乃至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黑河学院与跨国型企业俄速通共建了省级对俄跨境新商业产业学院,打造了“俄语+专业+实践”“专业+俄语+实践”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对俄贸易、对俄物流方向实验班,推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
(三)开办文科讲堂
黑龙江省举办了“龙江艺术大讲堂”,出台《“龙江艺术大讲堂”工作方案》,以龙江独创的“红绿蓝金银”五色教育为主线,推进以“从松花江上到太阳岛上”为主题的“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大讲堂”,以“从绿色龙江到美丽中国”为主题的“绿色生态文明教育大讲堂”,以“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为主题的“金色现代农业教育大讲堂”,以“从三尺讲台到星辰大海”为主题的“蓝色高新科技教育大讲堂”,以“冰天雪地到金山银山”为主题的“银色冰雪文化教育大讲堂”,通过美术、舞蹈、戏剧、动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创新,展现龙江文化,传承龙江精神,塑造龙江学子,激励龙江人才。已经开展的第一讲“红色大讲堂”和第二讲“银色大讲堂”活动,全省在线参与人数达到两万余人次,网络播放量达到近6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