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体育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时间:2023-05-17
作者:

   

报告说明

学校概况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2022届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一) 总体规模

(二) 性别结构

(三) 民族结构

(四) 政治面貌结构

(五) 生源结构

(六) 学院结构

(七) 专业结构

(八) 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结构

二、2022届毕业生去向落实情况

(一) 毕业去向落实率

(二) 分性别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三) 分生源地(省内/省外)初次毕业去向落实情况

(四) 本科毕业生分学院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五) 分专业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六) 毕业去向分布

(七) 未落实毕业去向情况

三、就业流向

(一) 地区流向

(二) 单位流向

(三) 行业流向

(四) 职业流向

四、留黑龙江省就业情况

(一) 毕业去向留省率

(二) 分生源地(省内/省外)毕业去向留省率

五、升学情况

(一) 升学率

(二) 本科毕业生分学院升学率

(三) 分专业升学率

第二章 就业相关分析

一、 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一) 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二) 分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二、就业现状满意度

(一) 工作满意度

(二) 分专业工作满意度

三、毕业生求职过程

(一) 初次就业岗位来源

(二) 投递简历次数

(三) 求职面试次数

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一) 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程度

(二) 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场景的影响

(三) 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过程的影响

第三章 促进就业工作特色和经验做法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校院联动机制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就业指导与帮扶

三、线上线下结合,积极开拓就业市场

四、落实国家政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第四章 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 毕业生评价

(一) 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

(二) 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三)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四) 毕业生推荐度

二、用人单位评价

(一) 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评价

(二)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三、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 对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的反馈

(二) 对人才培养的反馈作用

 

1- 1 2022届毕业生总体规模

1- 2 2022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1- 3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生源地(省内/省外)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1- 4 2022届硕士毕业生分生源地(省内/省外)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1- 5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生源地(省内/省外)毕业去向留省率

1- 6 2022届硕士毕业生分生源地(省内/省外)毕业去向留省率

 

1- 1 2022届毕业生性别结构

1- 2 2022届毕业生民族结构

1- 3 2022届毕业生政治面貌结构

1- 4 2022届毕业生生源结构

1- 5 2022届毕业生学院结构

1- 6 2022届本科毕业生专业结构

1- 7 2022届硕士毕业生专业结构

1- 8 2022届毕业生分性别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1- 9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学院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1- 10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1- 11 2022届硕士毕业生分专业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1- 12 202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1- 13 2022届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1- 14 2022届毕业生未落实去向原因

1- 15 2022届本科毕业生地区流向

1- 16 2022届硕士毕业生地区流向

1- 17 2022届本科毕业生单位流向

1- 18 2022届硕士毕业生单位流向

1- 19 2022届本科毕业生行业流向

1- 20 2022届硕士毕业生行业流向

1- 21 2022届本科毕业生职业流向

1- 22 2022届硕士毕业生职业流向

1- 23 2022届硕士毕业生职业流向

1- 24 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留省率

1- 25 2022届毕业生升学率

1- 26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学院升学率

1- 27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升学率

1- 28 2022届硕士毕业生分专业升学率

2- 1 2022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2- 2 2022届毕业生工作满意度

2- 3 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来源

2- 4 2022届毕业生投递简历次数

2- 5 2022届毕业生面试次数

2- 6 新冠肺炎疫情对2022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程度

2- 7 新冠肺炎疫情对2022届毕业生就业场景的影响

2- 8 新冠肺炎疫情对2022届毕业生就业过程的影响

2- 1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2- 2 2022届硕士毕业生分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2- 3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工作满意度

2- 4 2022届硕士毕业生分专业工作满意度

4- 1 2022届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

4- 2 2022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总体满意度

4- 3 2022届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就业服务工作指标的满意度

4- 4 2022届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满意度

4- 5 2022届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各项指标的满意度

4- 6 2022届毕业生总体推荐度

4- 7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学院推荐度

4- 8 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

4- 9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

4- 1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推荐度

4- 2 2022届硕士毕业生分专业推荐度

4- 3 用人单位对学校各项工作指标的满意度

4- 4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指标的满意度


报告说明

哈尔滨体育学院根据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15号)等文件精神和黑龙江省教育厅相关要求,编撰发布“哈尔滨体育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结合学校实际,全面系统反映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以此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进一步深化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本报告由就业基本情况、就业相关分析、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和经验做法和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四部分组成,相关说明如下:

一、报告数据来源

1.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情况数据来源于全国和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派遣系统,统计截止日期为2022831日。

2.用人单位、学生基本数据和就业市场数据来自国家和黑龙江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平台和哈尔滨体育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3.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调研数据来自第三方调研机构开展的“哈尔滨体育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和“哈尔滨体育学院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毕业生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02份,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37份。

二、计算方式

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升学、落实就业去向人数、留省就业率和未就业的计算公式为:

毕业去向落实=落实就业去向÷毕业生总数X100%

落实就业去向人数=其它录用形式就业+签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升学(研究生)+出国、出境深造+三支一扶(国家基层项目)+西部计划(国家基层项目)+特岗教师(地方基层项目)+选调生+其它地方基层项目+自主创业+第二学士学位+自由职业+应征义务兵

毕业去向留省率=留省就业人数÷就业人数X100%(留省就业人数统计均不含升学,应征义务兵、出国出境人数)

未就业=待就业(求职中)+待就业(拟参加公招考试)+待就业(拟创业)+待就业(签约中)+待就业(拟应征入伍)+不就业拟升学+暂不就业(暂时不想就业等无就业意愿的毕业生)

升学=升学(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出国、出境深造


学校概况

哈尔滨体育学院创办于1956年,现已建设成为冰雪特色鲜明,学科布局合理,专业协调发展,教学、科研竞赛训练和社会服务成绩卓著的高等体育学府,是我国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隶属于黑龙江省教育厅,各类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

学校总占地面积278.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48万平方米,由哈市主校区和帽儿山第二教学区(教学训练基地和高山滑雪场)组成。学校现有教职工61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289人。历经多年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学校逐步形成了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分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专业方向,博士生导师25人;设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分设冰雪运动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体育艺术学7个专业方向,硕士生导师110人;设有冰雪运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英语、新闻学、舞蹈表演、运动康复、休闲体育、体育经济与管理等12个本科专业;设有世界仅有的两所国际冰球联合会项目推广和人才培养机构之一的国际冰球联合会(哈尔滨)教育发展中心,并设有全国唯一的冰雪项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已经建设成以教学、科研、竞赛、训练和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以特色办学为引领,提升核心竞争力,着力加强运动队建设。在不断的摸索与创新中,先后为国家培养出了罗致焕、王金玉、刘凤荣、申雪、赵宏博、王濛、王曼丽、于凤桐、张丹、张昊、刘佳宇、张义威、蔡雪桐、范可新、臧一泽、金博洋、隋文静、韩聪、王冰玉、柳荫等世界顶尖级冰雪运动竞技人才,以及潘立权、任立恒、陈璨、付伟、王福全、王本余、周妍、岳清爽、刘锐、范宏文、于静、张鑫、隋宝库、杨春媛、武大伟、高凡等国内高水平教练员,成为我国冬季项目主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多年来,学校培养的冰雪项目高水平竞技人才共为国家夺得冬奥会金牌7枚(截至目前,我国共获得冬奥会金牌13枚),为筹备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撑,并培养和储备了大量的专门人才。学校光荣入选首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培训基地,是北京以外唯一的高校培训基地。截止2021年,在国际国内各类比赛中,我校运动员共获得冠军866项、亚军752项、季军708项。

曾作为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主要赛场之一的第二教学区帽儿山高山滑雪场已成为我校雪上项目教学、科研、竞赛训练和社会服务中心,并被认定为国家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训练基地、中国大学生雪上运动训练基地,其完备的场馆设施和冰雪专业人才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和推进冬季全民健身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哈体人将继续秉承“崇德尚勇、求知躬行”的校训,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努力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冰雪特色体育强校。


第一章 基本情况

本章主要从毕业生规模和结构、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流向和升学等方面来展现本届学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 2022届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一) 总体规模

哈尔滨体育学院2022届毕业生总人数1641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39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4.95%;硕士毕业生24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5.05%。

1- 1 2022届毕业生总体规模

(二) 性别结构

2022届毕业生中,男生人数为102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2.58%;女生人数为61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7.42%,总体男女生比例为1.67:1。

本科毕业生中男生人数为905人,占本科毕业生人数的64.92%,女生人数为489人,占本科毕业生人数的35.08%,本科毕业生男女生比例为1.85:1;硕士毕业生中,男生人数为122人,占硕士毕业生人数的49.39%,女生人数为125人,占硕士毕业生人数的50.61%,女生人数略多于男生。

1- 1 2022届毕业生性别结构

性别

总体

本科毕业生

硕士毕业生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1027

62.58%

905

64.92%

122

49.39%

614

37.42%

489

35.08%

125

50.61%

合计

1641

-

1394

-

247

-

(三) 民族结构

2022届毕业生中汉族1523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2.81%;少数民族11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19%

1- 2 2022届毕业生民族结构

民族

总体

本科毕业生

硕士毕业生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汉族

1523

92.81%

1288

92.40%

235

95.14%

少数民族

118

7.19%

106

7.60%

12

4.86%

合计

1641

-

1394

-

247

-

(四) 政治面貌结构

2022届毕业生以中共党员和中共预备党员为主,总体上中共党员973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9.29%,其次是共青团员和群众;本科毕业生中中共党员897人,占本科毕业生人数的64.35%,其次是共青团员和群众;硕士毕业生中中国预备党员106人,占硕士毕业生人数的42.91%,其次是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

1- 3 2022届毕业生政治面貌结构

政治面貌

总体

本科毕业生

硕士毕业生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中共党员

973

59.29%

897

64.35%

76

30.77%

共青团员

410

24.98%

349

25.04%

61

24.70%

群众

98

5.97%

94

6.74%

4

1.62%

中共预备党员

118

7.19%

12

0.86%

106

42.91%

台盟盟员

22

1.34%

22

1.58%

-

-

民建会员

6

0.37%

6

0.43%

-

-

农工党党员

4

0.24%

4

0.29%

-

-

无党派民主人士

4

0.24%

4

0.29%

-

-

致公党党员

3

0.18%

3

0.22%

-

-

民革会员

2

0.12%

2

0.14%

-

-

九三学社社员

1

0.06%

1

0.07%

-

-

总计

1641

-

1394

-

247

-

(五) 生源结构

2022届毕业生来自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吉林省生源543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3.09%,居首位;其次是山东省(10.60%)、河北省(9.14%)和河南省(5.30%)。

本科毕业生中,黑龙江省生源493人,占本科毕业生人数35.37%;硕士毕业生中,黑龙江省生源50人,占硕士毕业生人数的20.24%,本科毕业生省内生源占比远高于硕士毕业生。

1- 4 2022届毕业生生源结构

生源地

总体

本科毕业生

硕士毕业生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黑龙江

543

33.09%

493

35.37%

50

20.24%

山东

174

10.60%

141

10.11%

33

13.36%

河北

150

9.14%

132

9.47%

18

7.29%

河南

87

5.30%

54

3.87%

33

13.36%

山西

69

4.20%

50

3.59%

19

7.69%

内蒙古

63

3.84%

60

4.30%

3

1.21%

湖南

61

3.72%

55

3.95%

6

2.43%

贵州

50

3.05%

45

3.23%

5

2.02%

广东

45

2.74%

35

2.51%

10

4.05%

甘肃

39

2.38%

37

2.65%

2

0.81%

江西

39

2.38%

31

2.22%

8

3.24%

辽宁

37

2.25%

35

2.51%

2

0.81%

江苏

33

2.01%

25

1.79%

8

3.24%

湖北

32

1.95%

24

1.72%

8

3.24%

浙江

31

1.89%

28

2.01%

3

1.21%

四川

30

1.83%

12

0.86%

18

7.29%

安徽

28

1.71%

18

1.29%

10

4.05%

重庆

22

1.34%

19

1.36%

3

1.21%

北京

18

1.10%

18

1.29%

-

-

广西

16

0.98%

16

1.15%

-

-

陕西

14

0.85%

12

0.86%

2

0.81%

天津

12

0.73%

11

0.79%

1

0.40%

吉林

11

0.67%

11

0.79%

-

-

宁夏

10

0.61%

9

0.65%

1

0.40%

云南

10

0.61%

9

0.65%

1

0.40%

青海

5

0.30%

5

0.36%

-

-

福建

4

0.24%

3

0.22%

1

0.40%

新疆

4

0.24%

2

0.14%

2

0.81%

海南

2

0.12%

2

0.14%

-

-

上海

2

0.12%

2

0.14%

-

-

合计

1641

-

1394

-

247

-

(六) 学院结构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6个教学学院,其中毕业生人数最多的是体育教育训练学院(763人),其次是体育人文社会学院(167人)、体育艺术学院(164人)和冬季奥林匹克学院(154人);硕士毕业生均属研究生院。

1- 5 2022届毕业生学院结构

学院

本科毕业生

硕士毕业生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763

54.73%

-

-

体育人文社会学院

167

11.98%

-

-

体育艺术学院

164

11.76%

-

-

冬季奥林匹克学院

154

11.05%

-

-

民族传统体育学院

75

5.38%

-

-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71

5.09%



研究生院

-

-

247

100.00%

总计

1394

-

247

-

(七) 专业结构

  1. 本科毕业生专业结构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12个专业,其中毕业生人数最多的是运动训练专业(603人),其次是体育教育专业(240人)和舞蹈表演专业(164人)。

1- 6 2022届本科毕业生专业结构

专业名称

毕业生(人)

比例

运动训练

603

43.26%

体育教育

240

17.22%

舞蹈表演

164

11.76%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77

5.5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46

3.30%

休闲体育

46

3.30%

体育经济与管理

44

3.16%

英语

39

2.80%

新闻学

38

2.73%

运动人体科学

36

2.58%

运动康复

36

2.58%

冰雪运动

25

1.79%

总计

1394

-

  1. 硕士毕业生专业结构

2022届硕士毕业生分布在8个专业,其中毕业生人数最多的是体育教学专业(80人),其次是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56人)和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47人)。

1- 7 2022届硕士毕业生专业结构

专业

毕业生(人)

比例

体育教学

80

32.39%

体育教育训练学

56

22.67%

体育人文社会学

47

19.03%

运动训练

29

11.74%

社会体育指导

12

4.86%

民族传统体育学

10

4.05%

运动人体科学

7

2.83%

运动康复学

6

2.43%

总计

247

-

(八) 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结构

2022届毕业生中有经济困难、低保家庭、残疾家庭、孤儿等特殊困难毕业生仅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0.06%

二、 2022届毕业生去向落实情况

(一) 毕业去向落实率

截至2022年8月31日,2022届毕业生总体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3.61%,其中本科毕业生为74.61%,硕士毕业生为68.02%,本科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硕士毕业生。

1- 2 2022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二) 分性别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2022届毕业生中,总体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男生为71.36%,女生为77.41%,女生高于男生;本科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男生为72.27%,女生为78.94%,女生高于男生;硕士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男生为71.31%,女生为64.80%,男生高于女生。

 

1- 8 2022届毕业生分性别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学历

性别

毕业生(人)

落实去向人数(人)

比例

总体

男生

1030

735

71.36%

女生

611

473

77.41%

本科毕业生

男生

905

654

72.27%

女生

489

386

78.94%

硕士毕业生

男生

122

87

71.31%

女生

125

81

64.80%

(三) 分生源地(省内/省外)初次毕业去向落实情况

  1. 本科毕业生分生源地(省内/省外)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2022届本科毕业生省内(黑龙江省)生源493人,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6.67%;省外生源901人,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3.47%,省内生源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省外生源。

1- 3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生源地(省内/省外)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1. 硕士毕业生分生源地(省内/省外)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2022届硕士毕业生省内(黑龙江省)生源50人,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66.00%;省外生源197人,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68.53%,省外生源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省内生源。

1- 4 2022届硕士毕业生分生源地(省内/省外)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四) 本科毕业生分学院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从学院层面看,2022届本科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最高的是民族传统体育学院(96.00%),其次是运动人体科学学院(94.37%)和体育艺术学院(88.41%)。

1- 9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学院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学院

毕业生(人)

去向落实人数(人)

比例

民族传统体育学院

75

72

96.00%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71

67

94.37%

体育艺术学院

164

145

88.41%

冬季奥林匹克学院

154

124

80.52%

体育人文社会学院

167

124

74.25%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763

508

66.58%

总计

1394

1040

-

(五) 分专业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1. 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从专业层面看,2022届本科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最高的是运动康复专业(97.22%);其次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96.10%)、新闻学专业(92.11%)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91.67%)。

 

1- 10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专业

毕业生(人)

去向落实人数(人)

比例

运动康复

36

35

97.22%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77

74

96.10%

新闻学

38

35

92.11%

运动人体科学

36

33

91.67%

舞蹈表演

164

143

87.20%

冰雪运动

25

20

80.00%

运动训练

603

456

75.6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46

34

73.91%

体育经济与管理

44

30

68.18%

休闲体育

46

31

67.39%

英语

39

26

66.67%

体育教育

240

123

51.25%

总计

1394

1040

-

  1. 硕士毕业生分专业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从专业层面看,2022届硕士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最高的是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80.00%),其次体育教学专业(76.25%)和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71.43%)。

1- 11 2022届硕士毕业生分专业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专业

毕业生(人)

去向落实人数(人)

比例

民族传统体育学

10

8

80.00%

体育教学

80

61

76.25%

体育教育训练学

56

40

71.43%

运动人体科学

7

5

71.43%

运动康复学

6

4

66.67%

运动训练

29

18

62.07%

社会体育指导

12

7

58.33%

体育人文社会学

47

25

53.19%

总计

247

168

-

(六) 毕业去向分布

  1. 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2022届本科毕业生落实毕业去向的主要形式是其他录用形式就业(36.66%),其次是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16.79%)和升学(研究生)(6.24%)。

1- 12 202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

毕业生(人)

比例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511

36.66%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234

16.79%

升学(研究生)

87

6.24%

应征义务兵

79

5.67%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55

3.95%

自主创业

26

1.87%

自由职业

24

1.72%

基层项目

18

1.29%

出国、出境

6

0.43%

未就业

354

25.39%

总计

1394

-

注:基层项目包括三支一扶(国家基层项目),西部计划(国家基层项目),特岗教师(地方基层项目),选调生(地方基层项目)及其它地方基层项目等。

  1. 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2022届硕士毕业生落实毕业去向的主要形式是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23.08%),其次是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2.55%)和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9.72%)。

1- 13 2022届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

毕业生(人)

比例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57

23.08%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31

12.55%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24

9.72%

基层项目

2

0.81%

升学(研究生)

8

3.24%

自由职业

46

18.62%

未就业

79

31.98%

总计

247

-

注:基层项目包括三支一扶(国家基层项目),西部计划(国家基层项目),特岗教师(地方基层项目),选调生(地方基层项目)及其它地方基层项目等。

(七) 未落实毕业去向情况

2022届毕业生未落实毕业去向的人数433人,其中本科毕业生未落实毕业去向的人数为354人,硕士毕业生未落实毕业去向的人数为79人。

调研显示,毕业生未落实毕业去向的主要原因是待就业(求职中)(86.14%),其次是待就业(拟参加公招考试)(5.54%)和待就业(签约中)(5.54%)。

1- 14 2022届毕业生未落实去向原因

未落实毕业去向原因

总计(人)

本科毕业生(人)

硕士毕业生(人)

比例

待就业(求职中)

373

300

73

86.14%

待就业(拟参加公招考试)

24

22

2

5.54%

待就业(签约中)

24

22

2

5.54%

不就业拟升学

7

5

2

1.62%

待就业(拟应征入伍)

3

3

-

0.69%

待就业(拟出国出境)

1

1

-

0.23%

待就业(拟创业)

1

1

-

0.23%

总计

433

354

79

-

三、 就业流向

(一) 地区流向

  1. 本科毕业生地区流向

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29.15%),其次是山东(11.18%)河北省(6.91%)和北京市(4.95%)。

1- 15 2022届本科毕业生地区流向

序号

地区

毕业生(人)

比例

序号

地区

毕业生(人)

比例

1

黑龙江

253

29.15%

16

天津

14

1.61%

2

山东

97

11.18%

17

四川

14

1.61%

3

河北

60

6.91%

18

辽宁

14

1.61%

4

北京

43

4.95%

19

湖北

12

1.38%

5

浙江

43

4.95%

20

上海

11

1.27%

6

广东

42

4.84%

21

重庆

10

1.15%

7

江苏

36

4.15%

22

甘肃

8

0.92%

8

内蒙古

35

4.03%

23

新疆

7

0.81%

9

河南

26

3.00%

24

安徽

5

0.58%

10

湖南

24

2.76%

25

福建

5

0.58%

11

江西

24

2.76%

26

吉林

4

0.46%

12

贵州

20

2.30%

27

云南

4

0.46%

13

山西

19

2.19%

28

宁夏

3

0.35%

14

海南

17

1.96%

29

广西

2

0.23%

15

陕西

15

1.73%

30

青海

1

0.12%

  1. 硕士毕业生地区流向

2022届硕士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21.32%),其次是山东(14.71%)河南省(11.76%)和广东省(11.03%)。

1- 16 2022届硕士毕业生地区流向

序号

地区

毕业生(人)

比例

序号

地区

毕业生(人)

比例

1

黑龙江

29

21.32%

15

北京

3

2.21%

2

山东

20

14.71%

16

湖北

3

2.21%

3

河南

16

11.76%

17

陕西

3

2.21%

4

广东

15

11.03%

18

天津

2

1.47%

5

四川

9

6.62%

19

湖南

2

1.47%

6

安徽

7

5.15%

20

新疆

2

1.47%

7

江苏

7

5.15%

21

福建

2

1.47%

8

山西

6

4.41%

22

广西

2

1.47%

9

河北

6

4.41%

23

辽宁

1

0.74%

10

江西

5

3.68%

24

云南

1

0.74%

11

浙江

4

2.94%

25

吉林

1

0.74%

12

上海

4

2.94%

26

海南

1

0.74%

13

重庆

4

2.94%

27

内蒙古

1

0.74%

14

贵州

4

2.94%





(二) 单位流向

  1. 本科毕业生单位流向

2022届本科毕业生单位流向主要是其他(45.75%),其次是民营企业(32.88%)和其他事业单位(9.75%)。

1- 17 2022届本科毕业生单位流向

单位

毕业生(人)

比例

其他

366

45.75%

民营企业

263

32.88%

其他事业单位

78

9.75%

中初教育单位

55

6.88%

高等教育单位

16

2.00%

国有企业

8

1.00%

医疗卫生单位

7

0.88%

机关

4

0.50%

三资企业

3

0.38%

注:仅统计签就业协议形式,签劳动合同形式和其他形式就业群体。

  1. 硕士毕业生单位流向

2022届本科毕业生单位流向主要是高等教育单位(32.14%),其次是中初教育单位(25.89%)和其他(22.32%)。

1- 18 2022届硕士毕业生单位流向

单位

毕业生(人)

比例

高等教育单位

36

32.14%

中初教育单位

29

25.89%

其他

25

22.32%

民营企业

10

8.93%

机关

7

6.25%

国有企业

2

1.79%

医疗卫生单位

2

1.79%

部队

1

0.89%

注:仅统计签就业协议形式,签劳动合同形式和其他形式就业群体。

(三) 行业流向

  1. 本科毕业生行业流向

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7.38%),其次是教育(17.50%)、批发和零售业(9.63%)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00%)。

1- 19 2022届本科毕业生行业流向

行业

毕业生(人)

比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99

37.38%

教育

140

17.50%

批发和零售业

77

9.6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0

5.00%

建筑业

32

4.0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0

3.75%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6

3.25%

卫生和社会工作

23

2.8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2

2.75%

住宿和餐饮业

21

2.63%

农、林、牧、渔业

20

2.50%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6

2.0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6

2.0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2

1.50%

制造业

11

1.38%

金融业

9

1.1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

0.38%

房地产业

2

0.25%

采矿业

1

0.13%

注:仅统计签就业协议形式,签劳动合同形式和其他形式就业群体。

  1. 硕士研究生行业流向

2022届硕士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教育(63.39%),其次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93%)和批发和零售业(8.93%)。

1- 20 2022届硕士毕业生行业流向

行业

毕业生(人)

比例

教育

71

63.3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0

8.93%

批发和零售业

10

8.93%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4

3.5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4

3.57%

卫生和社会工作

3

2.68%

金融业

2

1.79%

制造业

1

0.8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

0.89%

住宿和餐饮业

1

0.89%

建筑业

1

0.89%

房地产业

1

0.8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

0.89%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

0.89%

农、林、牧、渔业

1

0.89%

注:仅统计签就业协议形式,签劳动合同形式和其他形式就业群体。

(四) 职业流向

  1. 本科毕业生职业流向

2022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职业主要集中在其他人员(15.89%),其次是体育工作人员(9.18%)和教学人员(6.51%)。

1- 21 2022届本科毕业生职业流向

职业

毕业生(人)

比例

其他人员

327

15.89%

体育工作人员

189

9.18%

教学人员

134

6.51%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89

4.32%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24

1.17%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17

0.83%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6

0.29%

金融业务人员

4

0.19%

文学艺术工作人员

3

0.15%

经济业务人员

2

0.10%

科学研究人员

2

0.10%

法律专业人员

1

0.05%

新闻出版和文化工作人员

1

0.05%

公务员

1

0.05%

注:仅统计签就业协议形式,签劳动合同形式和其他形式就业群体。

  1. 硕士毕业生职业流向

2022届硕士毕业生从事的职业主要集中在教学人员(62.50%),其次是其他人员(17.86%)和体育工作人员(8.04%)。

1- 22 2022届硕士毕业生职业流向

职业

毕业生(人)

比例

教学人员

70

62.50%

其他人员

20

17.86%

体育工作人员

9

8.04%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4

3.57%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3

2.68%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2

1.79%

公务员

2

1.79%

金融业务人员

2

1.79%

1- 23 2022届硕士毕业生职业流向


四、 留黑龙江省就业情况

(一) 毕业去向留省率

学校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积极鼓励、引导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2022届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留省率为27.43%,其中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留省率为29.15%,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留省率为18.13%。

1- 24 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留省率

学历

就业人数(人)

留省就业人数(人)

比例

总体

1028

282

27.43%

本科毕业生

868

253

29.15%

硕士毕业生

160

29

18.13%

注:不含升学,出国、出境深造和应征义务兵群体。

(二) 分生源地(省内/省外)毕业去向留省率

  1. 本科毕业生分生源地(省内/省外)毕业去向留省率

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省内生源留省就业人数为212人,毕业去向留省率为43.00%,省外生源留省就业人数为41人,毕业去向留省率为4.55%,省内生源留省就业意愿远高于省外生源

1- 5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生源地(省内/省外)毕业去向留省率


  1. 硕士毕业生分生源地(省内/省外)毕业去向留省率

2022届硕士毕业生中,省内生源留省就业人数为24人,毕业去向留省率为48.00%,省外生源留省就业人数为5人,留省就业率为2.54%,省内生源留省就业意愿远高于省外生源

1- 6 2022届硕士毕业生分生源地(省内/省外)毕业去向留省率

五、 升学情况

(一) 升学率

2022届毕业生中选择升学深造的人数为101人,选择升学(研究生)95人,选择出国、出境深造6人,总体升学率为6.15%,其中本科毕业生升学率为6.67%,硕士毕业生升学率为3.24%,本科毕业生升学率高于硕士毕业生。

1- 25 2022届毕业生升学率

学历

毕业生(人)

升学(研究生)(人)

出国、出境深造(人)

升学率

总体

1641

95

6

6.15%

本科

1394

87

6

6.67%

硕士

247

8

-

3.24%

注:含升学(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和出国、出境深造群体。

(二) 本科毕业生分学院升学率

从学院层面看,本科毕业生升学率最高的是体育艺术学院(15.24%),其次是冬季奥林匹克学院(7.14%)和体育人文社会学院(6.59%)。

 

1- 26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学院升学率

学院

毕业生(人)

升学(研究生)(人)

出国、出境深造(人)

升学率

体育艺术学院

164

24

1

15.24%

冬季奥林匹克学院

154

11

-

7.14%

体育人文社会学院

167

8

3

6.59%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763

38

2

5.24%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71

3

-

4.23%

民族传统体育学院

75

3

-

4.00%

总计

1394

87

6

-

注:含升学(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和出国、出境深造群体。

(三) 分专业升学率

  1. 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升学率

从专业层面看,本科毕业生升学率最高的是舞蹈表演专业(15.24%),其次是冰雪运动专业(12.00%)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8.70%)。

1- 27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升学率

专业

毕业生(毕业生)

升学人数

升学率

舞蹈表演

164

25

15.24%

冰雪运动

25

3

12.00%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46

4

8.70%

运动康复

36

3

8.33%

英语

39

3

7.69%

体育教育

240

18

7.50%

体育经济与管理

44

3

6.82%

运动训练

603

28

4.64%

休闲体育

46

2

4.35%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77

3

3.90%

新闻学

38

1

2.63%

注:含升学(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和出国、出境深造群体。

 

  1. 硕士毕业生分专业升学率

从专业层面看,硕士毕业生升学率最高的是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8.51%),其次是社会体育指导专业(8.33)和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3.57%)。

1- 28 2022届硕士毕业生分专业升学率

专业

毕业生(人)

升学人数(人)

升学率

体育人文社会学

47

4

8.51%

社会体育指导

12

1

8.33%

体育教育训练学

56

2

3.57%

运动训练

29

1

3.45%

注:含升学(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和出国、出境深造群体。


第二章 就业相关分析

本章主要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就业现状满意度和求职过程等方面情况来分析和展现本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一、 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一) 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2022届毕业生总体上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85.05%,大部分毕业生可以学以致用。

2- 1 2022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二) 分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1. 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从专业层面看,本科毕业生中舞蹈表演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91.12%),其次是运动康复专业(89.76%)和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89.26%)

2- 1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序号

专业

相关度

序号

专业

相关度

1

舞蹈表演

91.12%

7

运动训练

86.59%

2

运动康复

89.76%

8

冰雪运动

85.89%

3

体育经济与管理

89.26%

9

休闲体育

84.54%

4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88.23%

10

体育教育

84.45%

5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87.73%

11

英语

79.92%

6

运动人体科学

87.32%

12

新闻学

77.67%

  1. 硕士毕业生分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从专业层面看,硕士毕业生中体育教学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91.35%),其次是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90.27%)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90.12%)

2- 2 2022届硕士毕业生分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序号

专业

相关度

序号

专业

相关度

1

体育教学

91.35%

5

运动康复学

85.36%

2

民族传统体育学

90.27%

6

运动训练

81.17%

3

运动人体科学

90.12%

7

社会体育指导

78.65%

4

体育教育训练学

88.83%

8

体育人文社会学

75.30%

二、 就业现状满意度

(一) 工作满意度

2022届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满意度为83.16%,大部分毕业生对目前就业状况比较满意。

2- 2 2022届毕业生工作满意度

(二) 分专业工作满意度

  1. 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工作满意度

从专业层面看,本科毕业生中冰雪运动专业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满意度最高(89.87%),其次休闲体育专业(86.87%)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86.57%)

2- 3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工作满意度

序号

专业

满意度

序号

专业

满意度

1

冰雪运动

89.87%

7

舞蹈表演

83.87%

2

休闲体育

86.87%

8

运动人体科学

83.12%

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86.57%

9

体育教育

82.93%

4

运动康复

86.25%

10

新闻学

79.64%

5

运动训练

86.07%

11

英语

78.79%

6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85.10%

12

体育经济与管理

78.34%

  1. 硕士毕业生分专业工作满意度

从专业层面看,硕士毕业生中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满意度最高(88.47%),其次体育教学专业(87.22%)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82.76%)

2- 4 2022届硕士毕业生分专业工作满意度

序号

专业名称

满意度

序号

专业名称

相关度

1

民族传统体育学

88.47%

5

运动康复学

79.64%

2

体育教学

87.22%

6

社会体育指导

78.84%

3

运动人体科学

82.76%

7

体育人文社会学

77.79%

4

体育教育训练学

81.77%

8

运动训练

76.53%

三、 毕业生求职过程

(一) 初次就业岗位来源

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来源占比最高的是学校就业信息发布(22.36%),其次是家庭或社会关系(21.47%)和社会招聘网站(19.75%),数据显示,学生通过学校渠道(学校招聘信息发布、校园招聘会和校园宣讲会)获得初次就业岗位的比例为50.22%,略高于校外渠道,同时可以看出,通过家庭和社会关系获得初次就业岗位来源的毕业生占比较高。

2- 3 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来源

(二) 投递简历次数

2022届毕业生求职时,投递6-9次简历的毕业生最多(33.65%),其次是10-20次(29.34%)和2-5次(13.13%)。

2- 4 2022届毕业生投递简历次数

(三) 求职面试次数

2022届毕业生求职期间获得6-9次面试机会的毕业生最多(41.55%),其次是2-5次(22.39%)和10-20次(15.66%)。

2- 5 2022届毕业生面试次数

四、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一) 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程度

2022届毕业生认为新冠疫情对就业影响很大或较大的占比98.64%,认为没有影响的仅占1.36%

2- 6 新冠肺炎疫情对2022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程度

(二) 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场景的影响

2022届毕业生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求职就业场景影响较大的比例高达98.06%,其次是自主创业(78.48%)和国内升学(61.57%),认为对就业场景均没有影响的仅占1.26%。

2- 7 新冠肺炎疫情对2022届毕业生就业场景的影响

(三) 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过程的影响

2022届毕业生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岗位减少的占比63.46%,认为薪资受到影响的占比52.88%,认为影响求职过程的占比37.04%,入职后单位因为疫情裁员的占比31.79%

2- 8 新冠肺炎疫情对2022届毕业生就业过程的影响


第三章 促进就业工作特色和经验做法

新冠肺炎疫情对体育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冲击,给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哈尔滨体育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校院联动,齐抓共管,全力推进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

一、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校院联动机制

学校始终将就业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一是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校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校党委、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部署,对我校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定期组织召开就业工作会议,为就业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方向;二是构建学校就业共同体,汇聚校院二级领导、辅导员、一线教师、用人单位和优秀校友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支持就业工作;三是完善制度建设,将就业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全员参与就业的工作格局。

二、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就业指导与帮扶

将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前置,不断加强就业指导与帮扶力度:一是精准开展就业指导,从大一开始,每学期对各年级开展就业意愿调研,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找准自身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二是对进入毕业季的学生,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分类指导,为考研公考学生提供全程咨询,为重点群体毕业生建立工作台账,“一人一策”,开展就业帮扶。

三、 线上线下结合,积极开拓就业市场

面对疫情防控和地区性疫情爆发,学校迅速改变传统线下工作模式,引入就业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开拓就业市场,保障职位供给:一是聚焦“体育师资源”与“体育产业源”两条主线,主动联络各区县教育局、体育局、社区体育协会等,开展“集团化”就业对接,组织各类专场招聘活动;二是通过就业云平台不间断组织网络视频招聘会、小型多样场的就业宣讲会,实现用人单位和学生高频互动,深挖行业资源,扩大岗位供给;三是积极发动学院老师、辅导员和校友,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院和校友招聘活动,调研表明,2022届毕业生通过学校获得初次就业岗位的比例超过50%。

四、 落实国家政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学校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聚焦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引导毕业生参军、到基层就业或留省就业创业: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参军入伍或到基层就业,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就业,2022届毕业生共计应征义务兵79人,参加西部计划12人,地方特岗教师4人,选调生2人,三支一扶和乡村教师各1人;二是针对学校本省生源比例较高的特点,积极鼓励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2022届毕业生留省就业比例达29.15%。


第四章 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 毕业生评价

(一) 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

2022届毕业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达90.73%,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较高。

4- 1 2022届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

(二) 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1. 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总体满意度

2022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达91.54%,学生选择“满意”的占比75.02%,选择“比较满意”的占比16.52%。

4- 2 2022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总体满意度

  1. 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就业服务工作指标的满意度

2022届毕业生对各项就业服务工作指标的满意度普遍较高,其中对学校升学的相关指导(93.89%)和从事就业工作教师的服务态度(93.71%)的满意度最高。

4- 3 2022届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就业服务工作指标的满意度

(三)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1.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满意度

2022届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90.72%,毕业生选择“满意”的占比68.75%,选择“比较满意”的占比21.97%。

4- 4 2022届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满意度

  1.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各项指标的满意度

2022届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项指标满意度普遍较高,其中对专业课程设置、对教师讲授知识的深度和宽度和对教师课堂授课水平的满意度达90%以上。

4- 5 2022届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各项指标的满意度

(四) 毕业生推荐度

  1. 毕业生总体推荐度

2022届毕业生推荐本校的意愿较强,总体推荐度达88.92%

4- 6 2022届毕业生总体推荐度

  1. 本科毕业生分学院推荐度

从学院层面看,本科毕业生推荐度最高的是体育艺术学院(95.59%),其次是运动人体科学学院(93.56%)和民族传统体育学院(92.42%)。

4- 7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学院推荐度

  1. 本科毕业生分专业推荐度

从专业层面看本科毕业生推荐度最高的是新闻学专业(95.20%)其次是舞蹈专业(94.45%)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93.85%)

4- 1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推荐度

序号

专业

推荐度

序号

专业

推荐度

1

新闻学

95.20%

7

休闲体育

91.33%

2

舞蹈表演

94.45%

8

体育经济与管理

91.20%

3

运动人体科学

93.85%

9

冰雪运动

90.85%

4

运动康复

93.11%

10

英语

90.42%

5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92.29%

11

体育教育

87.93%

6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92.20%

12

运动训练

87.67%

  1. 硕士毕业生分专业推荐度

从专业层面看硕士毕业生推荐度最高的是体育教学专业(93.11%)其次是运动康复学专业(92.44%)和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92.38%)

4- 2 2022届硕士毕业生分专业推荐度

序号

专业

推荐度

序号

专业

推荐度

1

体育教学

93.11%

5

运动人体科学

91.60%

2

运动康复学

92.44%

6

社会体育指导

88.82%

3

民族传统体育学

92.38%

7

运动训练

86.34%

4

体育教育训练学

91.77%

8

体育人文社会学

85.83%

二、 用人单位评价

(一) 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评价

  1. 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为91.30%,其中选择“非常满意”的占比81.27%,选择“比较满意”的占比10.03%。

4- 8 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

  1. 用人单位对学校各项工作指标的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学校各项工作指标的满意度都比较高,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是人才培养水平(93.82%),其次就业服务工作情况(93.25%)和综合办学能力(89.40%)。

4- 3 用人单位对学校各项工作指标的满意度

序号

评价指标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1

人才培养水平

83.37%

10.45%

6.18%

93.82%

2

就业服务工作情况

81.26%

11.99%

6.75%

93.25%

3

综合办学能力

79.67%

9.73%

10.60%

89.40%

4

招聘会/宣讲会组织情况

71.53%

17.25%

11.22%

88.78%

5

学校知名度

76.69%

11.32%

11.99%

88.01%

(二)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0.85%,其中选择“非常满意”的占比79.88%,选择“满意”的占比10.97%。

4- 9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

  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指标的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各项评价指标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其中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92.24%)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思想政治素质(91.05%)和敬业精神(90.10%)。

4- 4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指标的满意度

序号

评价指标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1

综合素质(协作、沟通、创新)

80.01%

12.23%

7.76%

92.24%

2

思想政治素质

79.54%

11.51%

8.95%

91.05%

3

工作适应能力

78.12%

11.98%

9.90%

90.10%

4

学习成绩

75.78%

13.34%

10.88%

89.12%

5

心理素质

73.24%

15.22%

11.54%

88.46%

6

敬业精神

76.57%

10.46%

12.97%

87.03%

三、 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质量能相对直观地反映出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程度及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认可程度,毕业生相关就业数据结果的统计及反馈对于学校招生计划制定、培养方案完善和专业调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学校始终以学生就业情况为依据,结合学科发展需求,将专业招生计划与学科建设水平、就业需求、就业质量紧密对接,增强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形成就业、招生与培养的联动发展格局,构建布局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生态结构。

  1. 对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的反馈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对人才素质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就业、学科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制定三方面工作的联动,将就业结果作为制定招生计划和学科专业调整的重要依据:一是结合毕业去向落实率、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单位与学生满意度等指标,充分考虑疫情对体育相关产业的冲击和影响,重点关注就业率低、专业相关度较差、单位和学生满意度不高的专业;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专业特色,适当增大优势专业的招生比例;三是加强招生计划的宏观调控,结合各省经济、人文和社会发展情况,考虑规模效益最大化、生源和就业情况等各项指标,合理调整省内省外及省际间的招生规模

  1. 对人才培养的反馈作用

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逐年提高,调查结果显示2022届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90.72%,毕业生推荐度达88.92%。我校将进一步发挥办学优势:一是把增强学生能力作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发点,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教学等方面加强学生能力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创新和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二是继续深入探索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和实践教学平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三是继续加强教学和训练软硬件设施建设,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结语

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着青年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在后续工作中,学校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以立德树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把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抓实抓好,为社会输送合格有用的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