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体育学院 2019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20-10-07
作者:admin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19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

各学院、教学基地:

为切实做好我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现根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2019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基本情况

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经济衰退,逐步波及发展中国家,全球经济面临新的危机。从全国范围看,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将继续增加,2019年毕业生总量大,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再加上历年累积的待就业毕业生以及结构性、知识性、观念性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2019届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我校2019届毕业生总数1343人,其中,运动训练专业790人,体育教育专业244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58人,人体科学专业16人,体育人文专业45人,社会体育专业54人,表演专业62人,;其中特困生132人,少数民族学生116人,女生343人。



毕业生生源分布在安徽、北京、福建、甘肃、广西、海南、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上海、新疆、浙江、天津、广东等25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来自省内毕业生642人,其余24个省市自治区毕业生较多的有(河北省168人、山西134人、山东91人)。

二、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继续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健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体制机制和平台;着力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在稳定就业率的同时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开创我校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不低于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期水平,努力提高协议、灵活就业率,提高学生就业满意度。

2、继续加大就业市场拓展工作,不断开辟就业新渠道,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3、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为重点,结合专业特点,探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模式,建立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机制和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4、以“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提升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体制与机制

要继续深入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分管领导主抓、招生就业处统筹、学院为主、全员参予”的就业工作体系;进一步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就业工作考核制度;健全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院在就业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招生就业处自身建设,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深化就业教育,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1、继续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专业教师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聘请社会上专家学者和行业成功人士担任就业导师,建立有针对性的、分方向的培养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

2、加强科学的就业观念教育。将分类指导与分层指导相结合,针对不同阶段和年级的学生,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教育与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3、进一步规范日常就业指导与咨询工作。通过建立毕业生就业咨询接待日,及时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4、深入开展“就业优质服务”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突出工作重点,探索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

以建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为主要任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建立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制度和平台,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

(四)完善市场规划,搭建广阔的“双向选择”平台

在总结以往市场开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区域协作、行业市场为重点,有计划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工作。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双选会”、专场招聘会、就业信息网等校内市场建设,搭建广阔的“双向选择”平台,提升“双选”成功率。

各学院、教学基地要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本学院市场建设方案,完善机制,明确任务,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拓和稳固本学院、本专业的就业市场。

广泛动员全体教职工、毕业生家长以及非毕业班同学,积极参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和建设工作。整合资源,动员全校力量,依靠全校教职工的社会关系和影响力,利用校友在各自行业上的社会渠道为毕业生开拓就业机会。

(五)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毕业生多元就业

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毕业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在毕业生就业初期开展好就业意向调查工作,建立好毕业生个性化就业档案,重点做好有意愿参加“升学”、“大学生预征入伍”等项目毕业生的指导与服务,落实好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中小公司、非公有制企业和自主创业就业实现毕业生多元就业。

(六)建立“一对一”机制,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

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做到“数字清楚、情况准确”,建立“一对一”跟踪机制,通过分类指导、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岗位优先推荐等方式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并在各类就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困难群体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

(七)加快信息化建设,提供快捷有效服务

要继续做好就业网站的改版工作,进一步拓展网络功能,丰富网络信息,形成政策发布、信息共享、网上测评、网上“双选”、指导咨询等功能比较齐全的就业网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部组织的网络“双选会”,努力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降低毕业生的择业成本。

(八)重视就业安全,确保学生安全就业

要高度重视就业安全工作。一是要认真审核招聘岗位的真实性、合法性,维护好学生权益;二是要对各种就业活动的安排进行周密部署,确保活动的安全;三是要加强对毕业生应聘过程中安全意识教育,提高毕业生安全防范与鉴别是非能力,防止上当受骗。

四、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要切实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并以此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院各部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工作都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做好毕业生就业中来。

(二)加强领导,确保成效

要加强就业工作的组织实施与领导,分管就业的院领导、辅导员要定期向毕业生分析和介绍当前就业形势,在各班级开展讨论、分析活动,转变毕业生就业“等、靠、要”的传统观念,帮助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做好教育和引导,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或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确保所有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

(三)强化基础,完善制度

要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基础工作,特别是完善相关表格资料、基础统计数据,使之能够准确反映毕业生就业相关的信息和情况,并做到有据可查,有证可考。建立就业工作大事记制度,做好就业意向调查统计,准确掌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意向。对就业困难的学生要加大帮扶力度,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制度、就业服务工作定期汇总分析制度、就业统计上报制度。

(四)抓好安全,维护稳定

要高度重视就业安全工作。学校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防止传销陷阱,注意求职路途人身财产安全,实行外出求职请假、销假制度。招生就业处要加强招聘信息、需求信息审查,防止虚假信息侵害毕业生利益;要加强日常专场招聘会、大型洽谈会的安全管理,制定安全预案并认真组织实施,消除安全隐患。要高度重视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及早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管理服务工作,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